受访人: 东风英菲尼迪汽车有限公司总经理 戴雷 戴雷个人简介: 2014年9月 东风英菲尼迪汽车有限公司总经理 2013年5月 英菲尼迪中国总经理 2007年 华晨宝马汽车有限公司营销高级副总裁,负责宝马品牌在中国的市场营销和品牌管理 2005年 宝马大中华区业务发展主管 2003年 常驻宝马慕尼黑总部,历任国际生产部战略及规划经理、亚太及非洲销售大区产品经理、大中华区业务拓展经理 问:你认为在这个时期入驻英菲尼迪,是英菲尼迪选择了你?还是你选择了英菲尼迪?为什么? 答:我觉得自己非常幸运能加入英菲尼迪,因为英菲尼迪是非常好的品牌,很适合年轻人,有活力,产品棒,而且在中国市场时间还不是特别长,我很高兴能够参与塑造这个品牌,并将它从比较小的规模一步一步提升的过程。 这两年,东风英菲尼迪合资公司成立,双方股东的发展方向非常一致,而且我们推出的国产车也算成功,今年我们在车市销量放缓的环境下还能保持30%多的增速已经非常不易。 最重要的是因为过去英菲尼迪知名度比较低,很多中国人对英菲尼迪品牌不了解,所以我们这两年努力提升知名度,找到了适合中国市场的品牌定位,我觉得这一方面做得非常好。 我觉得自己特别适合这样的工作,喜欢这个平台,喜欢这里的企业文化,在这两年里英菲尼迪的“敢·爱”就是一种精神,它代表着敢于挑战和创新。 问:有句话说“个人决定命运”,作为一个企业的决策者,往往会决定这个企业的命运。你觉得自己身上哪些个性决定了英菲尼迪这两年的发展?或者影响了英菲尼迪这个品牌? 答:我觉得最关键的还是整个团队,所有的一切都是我们整个团队努力的结果,包括我们这段时间成立合资公司,将双方股东的优势都发挥出来,才取得了如今的成果。我十分喜欢“敢·爱”口号,它代表了英菲尼迪企业精神和文化,也符合中国年轻一代的目标客户精神。 问:你在宝马任职的期间,是否研究过英菲尼迪?而你入驻了英菲尼迪以后,他们两者之间的差别在哪里? 答:这两个品牌不能直接对比,但我觉得可以汲取经验,宝马品牌的优势是进入中国市场时间比较长,作为一个在中国成功的品牌,它做到了植根中国市场,围绕中国消费者推了诸多的好产品、好营销和好服务。 但是每个品牌都有自己的特色,比如说英菲尼迪在研发过程中,就真正地开始研究如何适合中国市场,包括我们Q50和QX50都是为中国消费者量身定制的,下一步我们还会加强本土化,包括英菲尼迪中国设计师设计的全新的概念车。 我们推出的“敢·爱”非常适合中国市场的语言表达方式,我们在职的员工大多数都是中国的年轻精英,他们非常了解中国市场。英菲尼迪的本土化不仅仅包括产品,也包括社会责任,所以我们去年开始的 “敢爱星球”项目,其实就是一个关爱家庭,关爱自闭症儿童的活动。 问:从宝马到英菲尼迪,之前的工作经验是否有助于你管理团队? 答:我觉得我在中国10几年经历,让我有机会更好地了解中国市场,更好的了解中国消费者。但是在这10几年里,我看到中国豪华品牌销量从低于10万台增加到150万、160万辆,逐步成为全球第一大豪华车市场,这真是不可想象得。在汽车市场发展过程中,没有任何人可以判断10年以后的发展趋势是什么样的。所以我所学到的东西就是速度很重要,你要快速了解解消费者,同时自己的决策也要快。 当然中国市场也不是那么容易,我们只是看一个市场增速,一个月多少,还是不能深入了解,因为中国有完全不同发展阶段的市场,一线城市与四五线城市都有着巨大的不同。 问:你觉得目前这个团队是否完美? 答:我觉得我们的团队非常棒,虽然现在还比较小,但是我觉得他们都富有激情。我们的团队愿意做创新,愿意改变,愿意为消费者做得更好。 我们的目标是在中国市场成为非常成功的品牌,值得大家尊重的品牌。可能我们还要好多年继续去做我们的工作,因为别的对手已经达到这样的一个水平,他们都是通过10几年、20年的时间才达到的。 问:英菲尼迪通过“敢·爱”打响了造势第一枪,之后包括《爸爸去哪儿》、《晓松奇谈》、《舌尖上的中国》这一系列的电视活动,将英菲尼迪品牌带入了中国消费者视觉高峰。中国有句古话叫做居安思危、有备无患,您觉得目前在这个娱乐高峰中有没有危机感?或者这个危机感是从何而来的? 答:永远不要觉得自己已经成功了,因为中国的市场变化太快了,昨天的成功可能是明天的失败,这个市场还没有成熟,格局没有定下来。所以有危机感是非常重要的。 今年整个市场环境要比过去差很多,可能很多人有一种危机感。但是说实话,今年7月份整个豪华车领域增速只有2%,但英菲尼迪的增速是达到了30%多,我们看到了机会,如果做的好,你才可以快速上升,如果有错误,你可能会快速下降。 其实“敢·爱”这两年已经成为社会上一个非常流行的趋势,对于英菲尼迪来说,我觉得未来可以一步一步持续发展,做一个大家热爱的品牌。今后,我们会继续让更多人了解这个品牌,并扩大网络,让消费者有更好的品牌体验。 现在我们最重要的是要让更多的消费者真正地深入体验我们的产品,我们要把产品的技术、设计特点,让消费者体验到。然后我们特别希望在经销商层面加强培训客户体验,让潜在客户经过我们的4S店,深入地体验到英菲尼迪的产品,可以说这是我们“敢·爱”的落地,这将是未来我们的工作重点。 根据J.D.Power报告,英菲尼迪在销售方面排第二名,在售后方面排第三名,因为消费者满意,才会产生一个好的口碑。我觉得现在在发展过程中,一定要做好口碑。我们这段时间增速很快,这些成功的案例,比如说《极速前进》,《爸爸去哪》,但我觉得现在用户满意度最为重要。 问:您觉得把英菲尼迪的品牌影响力进一步扩大,还需要什么样的手段? 答:今后我们会选择一个我们自己觉得适合的宣传路线,但未来我们不止是单单考虑提升知名度,我们一定要追求客户体验。今年我们赞助了《极速前进》,已经是一个很好的例子,电视节目播出来也算成功,网上播放量已经5.9亿了。 但是比这个还重要的就是我们这两个月正在做的经销商体验活动,我们做的一系列的活动,很多人报名,很多人在现实中体验这种《极速前进》感觉,特别是在市场不好的时候,我们觉得是一个非常好的机会,让经销商减少压力,吸引更多消费者,这非常重要,我们会追求真正的客户体验,然后给经销商们一个平台,让他更好地实现自己的销售目标。 问:2014年和2015年是英菲尼迪产品的导入周期,未来英菲尼迪的产品还会持续引入,我想问一下,在这之后你的工作重点在哪里? 答:今年可以说是一个非常大的产品年,因为中国的豪华车领域三个最大的竞争市场,是我们Q70的细分市场,Q50的细分市场和QX50细分市场。这三个领域在中国豪华车的占比大概60%,所以这三个细分市场今年都是全新产品,我相信未来两、三年这三类产品可以帮我们突破市场。 明年同样也非常重要,因为明年我们会推出全新Q30和QX30两款车,去年在北京车展我们已经第一次推出概念车,当时消费者特别看好这款车的设计。 9月份在法兰克福车展我们真正推出这两款车,这两款车的特点基本上是概念车设计师设计的,非常适合年轻人。QX30最大的特点是它的设计, 4月份我们在上海有一个设计活动,我们推出这个“冲突美学”的概念,就是力量和浪漫的完美的融合,所以我觉得QX30是完全能代表“冲突美学”所要表达的理念。但是QX30也只是一个开始,在未来两三年,我们基本上每年都会推出新产品。明年还会有别的惊喜,但是我现在还不能完全透露。 问:未来英菲尼迪会不会像宝马、奥迪、奔驰那样推出两门、敞篷或高性能车型,会不会在这种细分领域扩展? 答:我们肯定会考虑细分市场,但是我认为我们至少在未来的5到10年不会这样,它们的产品很好,都有20几款产品,我们现在大概只有7、8个产品,我觉得未来3-5年我们会扩大产品线,但是我们可能会主要覆盖10-12个车型。 问:也就是说不会涉及到更加细分比如两门版、敞篷版,或者是高性能版本车型? 答:我们也会考虑,但是我们也不会一下子把7个产品做到20个产品,我们会一步一步做。在上海车展的时候,我们推出了Q60双门轿跑,也非常棒,所以在这个全新的细分市场上,我们正在一步一步扩大。 问:未来英菲尼迪的经销商将会达到多少家,主要覆盖哪些区域? 答:目前我们推出了小型4S店,我们叫做一级店,通过这种方式减少投入,保证投资者的投资回报。今年我们建设了至少100家店面,未来几年我们还会覆盖更多空白区域。我觉得现在最重要的就是要追求可持续发展、健康发展的原则,厂家和经销商必须有一个健康的合作,只有真正的合作伙伴关系才可以成功。在这种市场放缓的情况下,价格竞争非常激烈,我们必须要跟经销商沟通,一定要让经销商成功。 问:问一下您个人方面的,你能否介绍一下这些年来在中国的生活? 答:我17年前第一次到中国,当时在南京上大学,那时候是专门来学中文,这17年我特别喜欢中国,后来在中国成立家庭,太太也是中国人,太太是当时的大学同学,现在已经有孩子,我觉得我的老家是德国,第二个家乡是中国。 当然,作为一个外国人,虽然这几年去过很多地方,学了不少东西,看到不少东西,但是中国的历史文化太丰富,区域不同文化就不同,可能一辈子学不完了。我和中国人比肯定还是差得很远,我对历史比较感兴趣,但不敢说了解太深入,基本上是通过我的家庭了解到很多。但是我至少能说我非常喜欢,也很感兴趣。从90年代来中国的时候,再到如今看到中国的发展,一直觉得是一个不可思议的事情。 问:你刚刚说过中国的文化,在管理过程之中,是否运用到中国的文化传统或者理念? 答:说实话,有很多人都说中国文化和欧洲文化的差异,其实我觉得作为一个德国人,我自己感觉中国人、德国人都非常棒。但是我觉得最重要的是尊重,作为一个外国人到中国,可能有很多不理解的东西,但是你要学会尊重,学会倾听,要接受不同理念。 问:您在生活中给自己怎样的评价,在您的工作中给自己又是一个什么样的评价呢? 答:我自己觉得一定要达到一个平衡,对我来讲或许我们不可能总是达到工作和生活的平衡,但是我们一定要追求,因为一直这么累,没有时间和家人在一起的话,在工作上我相信也不会非常成功。 现在两个孩子比较小,所以我还是争取更多的时间,至少周末会陪他们,我还是希望能多陪陪老婆和孩子。工作上我觉得能跟这样一个优秀的团队一起工作,这是非常棒的一件事情。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