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CAR 编辑有话说 原创] 日前,广汽丰田全新汉兰达正式发布,新车采用了全新的外观和内饰设计,动力系统方面增加了丰田全新的2.0T发动机。在欧洲厂商努力研究小排量涡轮发动机的同时,日本厂商也加入涡轮增压阵营,这本身就很有意思。之前爱卡的网友对这台全新的2.0T涡轮增压发动机有过疑问:这台丰田的全新2.0T到底有哪些技术优势?又有哪些不同呢?我们借着《编辑有话说》栏目第一期,为大家进行一个解读。 (卡友们有什么关心的问题可以在文章下方“网友互动”区域进行留言和提问,编辑会针对不同的问题进行解答,如果有关于其他任何品牌及新车方面关注和代表性的问题,爱卡编辑也将会在随后的《编辑有话说》栏目中进行后续解读,期待您的参与。)
全新汉兰达上市后,大家对这款新车都非常期待。但是新车搭载的全新2.0T发动机对于广大网友来说确实很陌生。以上是在汉兰达上市文章中网友们提出的问题,下面,编辑就为大家解答一下这款全新发动机有哪些不为人知的黑科技。 大家对丰田涡轮增压发动机历史还有些陌生,其实丰田早在上世纪80-90年代就广泛采用涡轮增压技术,距今已经有35年的涡轮增压技术使用历史,对涡轮增压的技术积累比大众还要深厚:1979年,第六代皇冠就使用了世界首创的2.0T V6涡轮增压发动机。
1982年,丰田又就将高性能四缸涡轮增压发动机(3T-GTE)用在丰田传奇跑车Celica上。全新汉兰达跟雷克萨斯NX都采用了相同的发动机技术(8AR-FTS),可靠性高,性能出色。
可以看到丰田全新的2.0T直喷发动机相比大众集团第三代EA888发动机,有着很多技术优势,同时丰田在发动机可靠性方面是全球消费者有目共睹的。另外,D-4S双燃油喷射系统、VVT-iW可变气门正时智能广角系统、发动机双循环工作方式、双涡管涡轮增压四大核心技术也让这台发动机成为目前科技含量最高的发动机。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这四大核心技术。 ●双涡管涡轮增压发动机 传统涡轮增压器中,四个气缸的废气全部集中在一根排气歧管中。当发动机做功时,废气按照1、3、4、2的顺序排气,排气相互造成干扰。从而减弱了涡轮增压器的效果造成涡轮迟滞。 双涡管涡轮增压器有两条涡管,将4个气缸的排气歧管分成了1、4和2、3两组,当4个气缸轮流排气时,两条涡管轮流排出废气,有效隔绝了废气之间的干扰,从而使排气更顺畅,涡轮介入更灵敏,增压效果更好。 ●发动机三大黑科技 D-4S双燃油喷射系统 D-4S(Direct injection 4-stoke gasoline engine Superior version),D-4代表4冲程缸内直喷汽油发动机,S代表超级版。中文全称是“超级4冲程缸内直喷汽油发动机”。该燃油系统自1996年丰田研发第一款D-4以来,经过多年的研究优化该双喷射系统在2005年装备雷克萨斯。现在雷克萨斯高性能跑车RC-F与丰田 86跑车均采用了D-4S双燃油喷射系统。 可以看到,单独使用缸外喷射或者缸内直喷的燃油喷射都有其优缺点。既然是各有优缺点,所有人就会想到了把这两种技术结合起来,实现更高的燃烧效率和更宽泛的良好动力表现。丰田D-4S双燃油喷射系统就是那么一套先进科学的燃油喷射系统。其根据缸外喷射与缸内直喷各自的特点,在发动机不同工况下采用扬长避短与协同作战的方式,实现更高的燃烧效率和更宽泛的动力表现。 VVT-iW可变气门正时智能广角系统 1991年丰田开始使用VVT可变气门正时技术,该技术对发动机凸轮的相位进行调节,从而使得气门开启、关闭的时间随发动机转速的变化而变化,以提高充气效率,增加发动机功率。1996年丰田又研究出了VVT-i智能可变气门正时系统,在VVT的基础上加入了电子控制,实现了气门正时的无极可调,解决VVT系统的缺点。而我们今天介绍的VVT-iW智能广角可变气门正时进气系统,通俗点理解就是VVT可变气门正时技术的最新升级版。 奥托+阿特金森双循环 全新汉兰达2.0T直喷发动机采用双燃油喷射系统加上双循坏系统,两个双系统都很好的避开原有单独系统所带来的弊病,实现更高的燃烧效率和更宽泛的动力表现,做到了扬长避短。 与喷射燃油系统同理,单独采用奥托循环系统或者阿特金森循环系统难免会顾此失彼。VVT-iW可变气门正时智能广角系统的使用,使得发动机不仅仅能够运行奥托循环系统还能够运行阿特金森循环系统。 在不同的发动机工况下智能的切换不同的循环系统,使得发动机在启动、中低负荷、高负荷不同工况下达到起步动力强,均速省油、高速加速迅速的特点。 编辑点评:在民用汽油涡轮增压发动机方面,虽然丰田之前有过一段断档期,但并不代表丰田造不好涡轮增压发动机。双循环、双喷射、双涡管和VVT-iW这几项主要技术都领先于同级别欧系和美系发动机。同时,在全新汉兰达上搭载的这台发动机,强劲的动力完全超越了被它取代的2.7L自然吸气发动机,增强了竞争力。 相关内容回顾: 价格更亲民 五问五答新一代国产汉兰达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